访茶园、茶山、茶林;借着喝新茶的理由打牌、会友、踏青、兜风、郊游……对杭州人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。好在这道风景并不对忙碌的上海人设防,周末驱车两小时,在新绿中沉淀自己的浮躁和焦虑,氤氲茶香,换来一整年诗情画意般的好心境。
走一趟皇帝佬儿的问茶路
往年的龙井问茶,问的都是老龙井,那么今年走走皇帝佬儿的“乾隆问茶线”吧。200多年前,乾隆皇帝游龙井,兴头一上来,就把游玩过的最好的八个景点“打包”,统成一块,题成“龙井八景”,即:过溪亭、一片云、风篁岭、龙泓涧、神运石、涤心沼、方圆庵和翠峰阁。去年10月,这八处景点已经一一恢复到当年模样,尽藏于从龙井路到南高峰山脚下这一片山谷中。
沿这条青石板铺就的游步道往下,一路上龙泓涧蜿蜒跟随,涧沿长满茶树,一簇簇顺山势、顺水流逶迤生长,先天尽吸山之精气。步行30米左右,就是方圆庵。方圆庵外面看上圆下方,“天圆地方”之意。逐级而下,是新建的乾隆与龙井茶文化陈列室。陈列室脚下有龙池,池上是过溪亭。乾隆驻留龙池时,曾感慨“此泉永不枯竭”。的确这么多年,池里的水还真的一直没有干涸过。
龙井八景留下的传说不少。比如过溪亭,说是北宋有个名叫辩才的高僧在龙井寺静修,发誓不出山门。当年市长苏东坡对辩才倾慕已久,专程沿着其脚下的这条古道拜访偶像。辩才身为得道高僧,探访之人每日不绝,他亦好水好茶的招待,只是规定,送客不过门前溪。却与苏东坡一见如故,秉烛夜谈。次日,苏东坡告辞,辩才一路相送,送着送着就送到了过溪亭,旁人提醒,辩才这才恍然停步。
如今龙井路因为坡大弯多,因此成了杭州的“飘移”胜地,路边很多树都被汽车的钢铁身体或碰或擦或撞,受了速度的罪,看起来很委屈。如果山路上来回飞驶的艳红敞篷奔驰引擎发出的轰鸣,也不妨碍你独自遥想当年秉烛夜谈一路相送的佳话。那么这杯别人家解渴的茶,你自然能喝出几分禅味来。
做一回幸福的茶农
做杭州这个城市中的“农民”,是件令人向往的事情。西湖边的群山,群山上的茶园,都是天赐的礼物。不仅令祖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生活富足,衣食无忧,更因为地理位置与市区的关系紧密,使他们就像生活在城市一角的大公园里。龙井村、梅家坞村、满觉陇村、杨梅岭村、翁家山村……这些在行政区划上被称作“村”的地方,早已不是寻常的乡野,而是人人羡慕、想住都住不进去的风景区。走过游过,不知道多少人希望留下来做一趟最幸福的农民。
说龙井,断撇不开梅家坞。梅家坞是西湖茶区产量最多的地方,茶园面积达80多公顷。一路游来,遍地茶园,一丛丛、一垅垅,满目青翠。村内有具有民俗风味的饮茶文化一条街,建筑清一色的绿瓦灰墙,门前多为修竹清桂,有溪自街中穿过,水清可用。一定要趁早,听说过了10点,这里忙得连把椅子都找不到了。
茶农炒茶就在家门口,一口锃亮的铁锅,一畚翠绿的芽头倒下,“嗞嗞”声起,茶烟四起,只见那皮厚肉粗的大手起起落落,经历抖、带、挤、甩、挺、拓、扣、抓、压、磨“十大手法”的研磨,芽头呈扁平状,色泽转为翠绿稍黄,香气如兰,清幽雅远。取刚炒好的茶叶沏泡,刚闻有炒香,再闻则有花香了,滋味鲜爽甘甜,只是有点新,入喉处稍燥。茶农告诉我,刚炒好的龙井茶用牛皮纸包好,置于用石灰防潮的瓮内几个月,则可退却火气和新味,滋味更为醇和甘润。别以为来得早就能喝上新茶,梅家坞的茶往往早被茶商定走了。茶农只管秀秀炒茶手艺,新茶可不是随随便便都会卖给客人的。想喝茶,还是先留下来当个茶农吧!
吃一碗龙井茶香粥
茶路至此,可兴足而返矣。倘有不尽兴者,还可以找些新鲜地方饱饱口福。龙井八景里的龙井草堂,如今成了个吃饭的地方,用20公斤青菜来烧一盘菜,甲鱼只做裙边汤,一道慈母菜要连炖3天,每天买菜场景用数码相机全程记录,菜单用毛笔写在扇子上,订位要提前四五天,价钱么,没别的,一个字,贵……但生意据说很好,正印证了奢侈业的那条不二准则:不问顾客需要什么,只告诉顾客应该拥有什么。
等新茶降到几百元一斤时,就能在茶菜里找到更雅致的口福。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楼外楼休闲中心,一款以龙井茶和十余种优质大米熬制的茶香粥火锅,生料有西湖里出产的大头鳙鱼、螃蟹,以及农家土鸡;凯悦湖滨28餐厅则用新茶为原料做糕点,18元4个的龙井茶酥、38元一份的茉莉花茶提拉米苏,新茶做出的口味比旧茶更清香。
茶村里,农民自建的白墙黑瓦江南民居齐齐地变成了酒肆茶坊,对老百姓来说,显然这里更亲近。食客和店家都忙得不亦乐乎,店家开始杀鸡斩鸭,剥笋洗菜。客人们也不得闲,有催促着店家赶紧收拾餐桌开吃的,还有急急地撤了碗筷,换上麻将打牌的。不仅可以在农家喝茶,还可以和农家说好让山下的农户送茶送菜上来。翘着腿喝茶,让新上市的野菜麻痹了自己的舌头。有阳光,也有树阴,就着流水,就着流年,就打发了一天。
要知道饭店做新茶菜,前后最多也就一个月的时间。大好春光,一寸光阴一寸金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