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,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。自古以来,茶就被誉为“国饮”,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,健康的良药,提神的饮料,友谊的纽带,文明的象征。而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,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,并广为人知的便是——禅茶一味。而郎岩松却是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者。
坐在松荫柏影掩映下的茶室,我们一边品茶,一边开始我们的采访。35岁的他,带着一副眼镜,看上去没有北方人粗扩的外表,年轻俊雅,说话的时候,他那晶亮的眸子中闪烁着灵气,谈吐自如的神气中显示着才华,佛教的智慧与茶道的文化仿佛已经融入他的血脉,说到禅茶的内涵,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,他充满自信、雄辩滔滔,言谈间涉及的一些典故,他都信手拈来、倒背如流。他曾赋诗一首,描述自己这座茶院的妙处:层层柏影叠叠院,古刹高台近禅天。无须焚香无须酒,夜阑茶满恰月闲。
他说,天下取名龙泉的寺庙甚多,单北京就不止一座。而他“收藏”的这座位于京西古道模式口的翠微山蟠龙岭。寺庙得名自院内一眼千古名泉,泉眼上方的石壁上至今仍清晰可见古人镌刻的梵文箴言。当年金章宗曾寻灵泉佳脉而设“西山八院”,此其一也。龙泉寺三面环山正南临谷,宛若一位世外高人端坐在太师椅上;迎谷而座的几座小山,又恰如香案香炉,真是应了那句“自古名山僧占多”。龙泉寺四周松柏掩映,泡桐高耸,风景如画。据专家考证,此寺历史竟远溯唐宋,有山门前千年松柏为证。
和其他寺庙相比,龙泉寺简约而精致。主体建筑一律青砖灰瓦,院心一株千年母子银杏,形态奇伟,两棵双人合抱的古柏,巍峨挺拔。几间茶室装修典雅,陈设精致。壁画古琴、古董桌椅,精美茶具,仅壁间摆放的各式茶壶,就有上百个。不经意间,处处显示他的高雅匠心。这一切都告诉我们,本寺“住持”绝非俗人。
位于北京西山的石景山区,保存着号称中国传统三大壁画之一的法海寺壁画。这些与西方文艺复兴同一时期的艺术珍品,是国家最早一批国宝级文物。2003年,是因为法海寺里百看不厌的明代壁画?还是由于建筑科班出身,血脉里割舍不下的传统文化情结?让郎岩松反复流连于此。来的次数多了,郎先生竟逐渐迷恋上了这里。一个偶然机会,他了解到与法海寺仅百步之遥的龙泉寺已年久失修一片荒芜,经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沟通,经济并不宽裕的他投资数十万元,修葺重饬龙泉寺,并开设翠隐茗泉茶院。既不能破坏它原有的建筑模式又不能改变其历史风貌,寺院的装饰整修使这位古典文化挚爱者费尽精力、财力,工程的开展艰巨异常,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,单寺门前的垃圾就整整清理了3个月,而几间茶室的装饰也近一年才完工。最令人感叹的是西庭院的露天茶坪的开创过程:当时郎先生曾遣散了所有装修工人,只留下一位年长的老工匠,连续一周的时间郎先生只是在庭院角落端坐不动,品茶谈天,欣赏阳光追逐树影的游戏;随后的两个月里,郎先生一点一滴地指引,老匠人一砖一石地铺砌,两个人一对一的反复交流,深思慎行,像修行,更像禅悟。两个多月后,近千平方米的茶坪竟然就这样在乱石堆与荒草丛中诞生了。如今,这里是客人们最喜欢的地方。
跟随郎先生的脚步,我们参观了3间茶室,一间三面朝阳,阳光充足,另外两间以舒适为主又不失情趣。看到他收藏的两张樟木精雕花纹的古床,听他为我们详尽的介绍工艺 、运输和保养等每一个细节。而院中最吸引目光的银杏树,传说中竟然是在镇守着龙泉里的真龙!顺着他的指引,可以看到树根果然长成龙的样子(眉眼鳞爪俱全,惟妙惟肖,只是不像被镇住,倒更像是在与古树嬉戏。院中央有一个影壁,是主人自己设计的,影壁芯是用最小规格的筒瓦裁切拼对的团花寿字,刚直的筒瓦在此竟圆团得浑然天成,图案大方、得体又不失高雅,寿字四周是复杂却规整的绣球图案,全部用磨制的瓦片和几毫米厚的青石板拼出,精美异常,是用了4个月的时间才完成的。
秋获时节,人迹寥寥的古寺,让记者感觉到更像一座私人会馆。那些走山走累了的,进来饮一杯清茶解乏;在生意场上拼惨了的,也会在此修复受伤的心情。刚开业时茶客并不多,庙门时掩时开。他并不着急,悠悠然坐待商机品茗读书自得其乐。平时,他会邀亲朋好友、名人雅士来此小聚,挥毫书画的,谈儒释道的,切磋诗词的。听到文人骚客的夸奖,他却说他是举微薄之力,为传统文化留存一席之地。而同样和郎先生一起醉心此地的茶客,不知不觉中竟也车盖相倾,络绎不绝了。
他告诉记者,建筑类专业出身的他十年间几乎做遍了房产开发、工程设计、施工管理、工程监理、物业和酒店管理等所有与建筑行业相关的工作,事业也算小有成就。他的工作在城区,白天投入繁忙的商务活动。晚上即使工作再忙,他也不住在酒店,而是摸黑上山,收心再布茶阵。白天都市繁华,晚上清静幽雅,过着俨如两重天的生活!在他的汽车后备厢里,会永远放着一套专用的茶具,只供自己和挚友享用。他以为,中国人不轻易言“道”,而一旦论道,则无比执著于“道”,追求于“真”。“真”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“真”,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、真香、真味;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;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;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、真木、真陶、真瓷,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,敬客要真情,说话要真诚,心境要真闲。茶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,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。人生一大乐趣,就是能够安静地焙茶品茗,用平凡的话来说,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,苦中作乐,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,在刹那间体会“独品得神,对品得趣,众品得慧”的茶中三昧。
茶酽言欢,郎先生取出一套竹简制成的茶托赠给记者,书卷气掩不住东北人性格中的豪爽。窄窄的竹片用麻线按最古老的方式编结成简,上面却是激光雕刻的诗句。细读之下,才发现诗是郎先生自己写的,描摹的是茶院四季景致和品茶的神韵。令人更加叫绝的,是6首诗按春夏秋冬的季节排列,每首诗的第一个字连做:“翠隐茗泉茶院”!此间茶味与禅意,再不可言说。